中国的农展会再不升级,迟早又是洋人的天下!
日期:2017-06-02 / 人气: / 来源:
农展会,其实是中国农业现状的一个缩影。
展会,是农业行业非常常用的一种销售和商务拓展的手段。因为对于农业来说,尤其是生鲜农产品,需要现场的体验才能感知价值;而且农业人喜欢面对面的交流,建立强的信任关系。
政府要政绩,企业想卖货,市民爱凑热闹,交织成各种形形色色的农展会。
被拖去做农展会
前几天,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堂友。她是跟着政府来本地做展的,说是名特优产品推介,当着媒体一阵发布后,把农场主们放在广场上摆地摊。
我问她效果怎么样,她摇摇头。
“天知道,对着一群老太太解释大米为什么要15块钱一斤,是什么感受”
“那你为什么要去”我问。
“农业局让我去,我就得去啊”,她跟我无奈地笑笑,意思是你懂的。
针对普通C端的所谓推荐展,其实是很低效的;人群不精准,几乎就是对牛弹琴,劳民伤财不说,还遭来一堆怨气。虽然我也能理解政府的好意,但是方法用错了,感觉像是“逼良为娼”一样。
这是冰山一角。
▼常见的国内普通农展会
带着中国农业去欧洲丢脸,被曝光还要删帖
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,去了一趟德国果蔬展,当天晚上写了一篇感后感文章《在全球最大果蔬展上,中国队成功被非洲农业碾压》,24小时阅读量上了100000+。结果我收到了写文章以来,第一封律师函。
原来是带领中国国内企业去做展的会展公司,受不了自己的自尊心,不断地在后台投诉,于是发来了律师函。
我把这个称作“恼羞成怒”。
带着中国企业去国际上出丑,不是一次两次了,当时不觉得羞,被人爆出来写出来传播出来的时候觉得受不了,才觉得羞,而且还升级到了怒。
这就是我们传统农业的一部分啊。
觉得“农业就是这样啊”,“差不多就行了”……如果没有孩子说破,皇帝永远不穿衣服。
中国的消费者,国外的消费者,对中国农产品的信心几乎是下降到了最低点
“假大空”的中国农展会!
▼那篇报道文章出来后,后台收到的投诉。后来被动用了非常规手段,被删帖
出现转机①:老外惊讶地说,原来你们中国的农产品这么好吃!
做农产品进出口生意的carol最近接待了一批俄罗斯的水果商,这些都是她的大客户,动不动就跟她要1块钱一斤的桔子2000吨,两块钱一斤的猕猴桃一万吨(要的东西量大,但是低端得不行)
她觉得肯定是他们对中国的农产品的认知问题,认为中国农产品就是低端的,还不如东南亚呢。她觉得改变这些人的看法。
她带他们去了四川蒲江,吃了当地的丑柑。这群老外惊讶地说——
“怎么你们中国有这么好吃的桔子?!”
中国在生产端的上游,有了高端供应!
出现转机②:座商改行商,新农人先改变自己
前几天在某展,我碰见了九曳的创始人张冰。
他在做展。
他给我环指了一群周围的展位,“虽然各个公司都不小,但是做法都很老套,基本就是花了大钱装修展位,但是每个人都躲在展位里玩手机”
我仔细看了一圈确实如此。
因为这是个独立的展区,因为展出的不是产品,而是机器和冷链服务,人气比其他展区冷清很多。很多装修得很豪华的展位里,销售员们要不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,要不就是几个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,似乎早就忘记自己来这干嘛的了。
张冰说:我们不能这么干!他拉来了二三十个销售员,每个人都装上墨绿色的公司制服,女的一律是短裙,派他们出去到其他的各个客户展位上去BD(美女商务拓展的策略)。
可以在别上展位上聊,也可以邀请到自己的展位上来谈判,而他呢,坐镇中央,接待各路大客户。
国内有了愿意下心思的新农人。
▼2017年5月5日,新农堂和阿里研究院评选出年度杰出新农人
进口展开到中国家门口,“八国联军狼来了”
在中国,能把农业食品展做得高大上,不是官办展,也不是民间展,而是跨国企业。
拿刚刚在上海举办的某展举例。主办方是一家法国的国际会展公司,而且还是一家皇室家族企业,手上一百多个国际大展。这个展原本在境外,近几年因为中国市场欣欣向荣,就搬到了上海。
原本展出的主要是国外的农业和食品,吸引国内经销商来做商务交流,渐渐得国内企业也多乐起来,但是怎么看怎么像陪小姐的丫鬟。
为什么呢?
第一, 国外企业永远在主通道,国内企业主要在边边角角;第二,国外企以特展为主,主要负责高大上,国内企业以标展为主,花钱虽多,主要是来撑场面。
中国的农展会再不升级,迟早又是洋人的天下。
我意识到一个问题——
一个不是中国农业为中心的展会,哪怕它再高大上,哪怕中国企业花费更多的费用,都不能改变一个问题:它始终是世界农业的中国跳板,而不是中国农业的世界舞台。
而中国农业要解决的是8亿农民的出路问题,而不是被进口农产品打得抬不起头来。
▼今年中国举办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论坛,走向自信的大国外交
借鉴“一带一路”,中国农业该有自己的舞台
什么是“一带一路”,我有一个简单粗暴的理解:就是中国人要突破西方人的游戏规则,通过复兴“丝绸之路”,以中国市场为杠杆指点,自主创造的大国政治规则,自主搭建的世界舞台。
在这个舞台中,要以升级后的中国质造作为中心。
国际友人搞得农业展会,不适应中国企业,哪怕是展会开到中国人的家门口,一切游戏规则都是围绕西方人来制定的。中国人要上牌局,自然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而且结果也不尽如人意。
全世界都对中国市场馋涎已久,但是中国人更需要的——
不是“世界农业的中国跳板”,而是“中国农业的世界舞台”!
作者:admin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相关内容 Related
- 展台搭建:企业的名片03-06
- 2019第二十六届广州酒店用品展 全球酒店采购商精英的眼球12-17
- K&N全系登陆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 以“聚力赋能增长”为主题12-10
- “中国地产第一展”深圳开展12-02
- 趣动传媒助力云尚星打造首展“探索未来”11-18
-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透视11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