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

日期:2017-04-05 / 人气: / 来源:

 “米兰平时很无聊的。”40 岁出头的 Eve Pasquet 笑着说。

  这是第 55 届米兰设计周的第三天。 Eve 是“米兰三年展”上一个专注亚洲设计、名叫做 “Alamak” 展览的媒体专员。时隔 20 年再次回归的三年展是米兰设计周主外场之一。坐在明亮的咖啡馆里,饥肠辘辘的她,一边追着因为客人太多而忙得团团转的服务员,一边羡慕着在花园里带着孩童和狗来看展的访客。

  Eve 说:“设计周真是米兰最好的时候。”我刚刚结束了对 Alamak 策展人和设计师的采访,在咖啡馆巧遇 Eve ,打趣说:“米兰不是还有时装周。” Eve 认真地摇了摇头:“时装周是给一个小圈子设的,除了很多黑色密闭的轿车之外,你什么都看不到。”

  设计周被认为是给所有米兰人,以及来自 160 多个国家、近 30 万访客的一场设计盛宴。这里绝大多数场合都向公众开放。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1)

  1961 年开始的米兰国际家具展( Salone International Del Mobile ,简称 “Salone” ),适时地向世界展现了意大利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,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( MOMA )在1972 年为其做展,说意大利的家具产业是将商业势力与文化活力完美融合的典范。

 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从米兰起步的设计大师数不甚数——1981年孟菲斯( Memphils ,如下图)在米兰的初现时刻,便是设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向往着这样的成功,无数对设计怀揣热情的年轻人如同“朝圣”般来米兰汲取灵感。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2)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3)

  人们逐渐用米兰设计周( Milan Design Week )的名称,把围绕着家具展、越做越多的各路展出圈在了一起。

  在西北角 Rho 区近 35 万平方米的 Firera Milano 家具展主场,依然以数不胜数的家具品牌与络绎不绝的家具业人士为主角;但这一个星期的米兰,还有遍布城内各个角落的活动、展览、酒会、宣讲、推介……一些是为了能与 Salone 扯上些关系,各方品牌、公司恨不得占领整座城市,以期做足 PR,无论产品与家具是否有关;另一些,则是各种或独立、或学术的讨论、圆桌,在城内各类空间里的试验、艺术设计,让主场外的设计周葆有活力。

 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米兰设计周的话,要想迅速找到“最想去的”地方,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。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4)

  Dirty Art Department's The Wandering School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5)

  COS x Sou Fujimoto – Forest of Light,COS 是 H&M 姐妹品牌。

  这些“场外活动”如此丰富,对于很多米兰设计周的常客而言,家具展本身,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。筹备 Alamak 展览的 Theo Theodorou 和策展人 Tim Power 都是自 70 年代就一年不落参加米兰设计周的“圈里人”,但他们今年都不打算去看家具展主馆了。“城里的一切,才更有趣。” Theo 说。

  有人认为米兰被高估了。来自英国的批评家 Alice Rawsthorn 在 2015 年发出质疑:“一个家具展览在整个设计文化中延展出如此之深的势力,而不仅仅是在自己的领域,这不是很奇怪吗?”

  这引发了针对米兰设计周的一连串讨论,有很多为米兰辩护的,也有譬如荷兰设计师 Hella Jongerius 和理论家 Louise Schouwenberg ,借机发出宣言,批评设计界永不停歇的“新”潮流:“我们宣扬一份理想主义的设计方案,谴责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强迫症。”今天的设计圈,有太多无意义、糟糕的设计,带来太多毫无意义的购物,他们认为设计师要对此负责。

  这两位今年在米兰的装置,也在试图剥开设计的表象。

  批评声延续到了今年,又发出了一些新的声音。 Dezeen 杂志主编 Marcus Fairs 几天前撰文说:“今年,米兰不是一个家具展览,而变成一种更有意思的存在。”

  他指的是 COS ,耐克,奥迪……这些“非家具”大牌公司都在米兰卯足力气,花大血本做了展示。去年, Alice 指责米兰设计周上“肤浅”的商业活动让公众加深了对设计的偏见,今年 Marcus 的回应,则说大品牌来米兰“学习,试验,冒险并开展对话”,这意味着超级品牌在米兰展现,“是有益的做法。”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6)

  Nike 展览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7)

  COS 艺术装置

  尽管如此,米兰设计周仍然是世界上所有设计师都会在日历上标红加粗的日子。狭窄的市中心道路上,交通这一周都在堵着;酒店更是飙到天价。

  一个成功的场合,总会引发些争议与批评,这其实挺平常;尤其是,这些讨论着设计文化与深度的设计师与批评家们,相互熟识,其实是米兰设计周最核心的“人力资源”。他们用看似混乱的方法,让米兰设计周有机进行。

  比起他们,“中国”在米兰,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新人”。

  你一定能在国内读到中国某某品牌在米兰“亮相”、“发声”的消息,但同时,如果你与家具业有所接触,会更常听到米兰设计周对中国品牌的拒绝——且多是因为这些品牌“抄袭”的历史。一旦在背景调查中出现抄袭的历史,主办方便会驳回申请。家具展主会场至今从未出现过中国的家具品牌。

  而且,在米兰城里某个位置亮相的大部分中国展览,常常是某种“中国风”设计的代表。以祥云、盘龙之类拥有强烈“民族背景”的家具展示,其实很难跨越文化背景,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。这不仅脱离于米兰的设计背景,甚至与国内当代的社会文化,也是脱离的。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8)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9)

  不过亮点还是有的。2016 年,年轻设计师周宸宸得以参加针对 35 岁以下年轻设计师的国际家具卫星展,并获得了卫星展颁发的“ Special Mention ”(特别鼓励)奖项;一同参加卫星展的,还有好几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或设计学院;先锋设计师李鼐含具批判性质的作品,是出现在关注亚洲的 Alamak 展上,唯一一位中国设计师;来自上海的如恩设计研究院,在米兰与多个品牌合作,推出了许多新品;香港九龙文化区 M+ 博物馆组织了关于“抄袭”的圆桌;京东发起了 Design+ 项目,让中国和意大利的设计师,一并在米兰做了展示……从产品设计、艺术设计、概念设计,到批判性的讨论,人们在米兰看到的“中国”,慢慢走出了固有印象。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10)

  周宸宸获得了卫星展颁发的“ Special Mention ”(特别鼓励)奖项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11)

  米兰家具展已经办了50多年(图12)

作者:admin


现在致电 020-29840768 / 15975558396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
在线客服
  • 潘经理(微信同号)
  • 手机:15975558396
微信公众账号